市場觀察 | 發布日期 2023.08.17
能讓您在熱浪中保持清爽的穿搭
編譯|紡織月刊 編輯部
圖片來源|Adobe Stock、紡織月刊 編輯部
 
由於全球暖化,極端氣候事件變得越來越頻繁,尤其是今(2023)年的極端熱浪,已造成數起災害。雖說各國已努力減少碳排延緩全球暖化,但是否有方法可讓人類在極端氣候之下過得較為舒適?研究人員發現,衣服穿對,就算把冷氣溫度調高,也依舊可以保持涼爽,自長遠來看,同時減少能源、資金及溫室氣體排放。
 
顏色及設計
說到顏色,一般會認為淺色系衣服較為涼爽,尤其是白色最散熱。其實黑色比白色更吸熱的觀念,應該不少人都知道,但放在穿衣上,結果會有些許不同。
 
熱能不只來自於太陽,也來自於我們的身體。當人體處於溫暖的環境中時,會透過輻射的方式釋放熱,大部分人體發出的熱輻射的波長約 12 微米,屬紅外線(波長 0.75 - 1,000 微米),即紅光以外的電磁波。這是人體自然的製冷機制,有助於將身體的溫度維持在 37 攝氏度左右。
 
白色衣服確實能反射來自太陽的熱能,但同樣也反射「體內的熱能」,使人體熱能無法散出,如果只在太陽底下待一會,人體熱能還沒開始散發時,白衣服確實能有效反射來自太陽的熱,但時間拉長,白衣服反而會更熱。相反,「黑衣服」可同時吸收太陽及身體本身的熱能,如果衣服寬鬆,吸收的熱會在衣服裡形成對流,透過氣體流動,帶走熱能及汗水,長時間下來,寬鬆黑衣服反而比白衣服涼爽。
 
另外,研究指出在各種顏色的衣服中,「紅衣服」最散熱,因為紅色波長最長,能大量吸收並減少曝曬在人體上的紫外線,不僅會感到最涼爽,同時還有防曬的效果。
 
所以衣服的合身度其實比顏色更重要。但是,如果您在炎炎夏日須要穿著緊身衣服,請堅持穿白色且具紋理的布料(例如泡泡紗或珠地布),有助於減少衣服與皮膚的接觸面積,增加對流,減少熱能。
 
造型師兼時尚作家 Heather Newberger 表示 :「布料的選擇也很重要,如果你穿著超大號牛仔連身褲,勢必會比穿著緊身雪紡或亞麻製品的人更加炎熱。」
 
所有的紡織品皆會在一定程度上捕獲身體發出的紅外線,這有助於人類在寒冷的氣候中保持溫暖,但在炎熱的夏天中卻令人困擾。因此,選擇透氣的衣服就變得更加重要,亞麻及嫘縈常被歸類為透氣布料,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讓汗水和熱能透過材料散出。
 
路易斯安那東南大學物理學副教授 Rhett Allain 表示:「選擇能讓水蒸氣通過的材質,以免阻礙汗液的蒸發。」
 
棉及聚酯纖維會吸收並反射大部分的紅外線(接近 99%),但也允許 30-40% 的可見光通過。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狀況會使身體溫度快速上升,因為入射的可見光會產生熱能,但卻又不能做為身體產生的紅外線被散出。
 
除了紅外線外,人體也有其他的冷卻機制:流汗。這種狀況下對材料的要求又不太一樣,棉纖維可吸收水分,但乾燥速度較慢,以至於在大量流汗時,棉製衣物的舒適度將大幅下降。而美利奴羊毛透氣、吸濕、速乾及不留異味等特性,使其更受戶外活動愛好者的青睞。
 
英國萊斯特郡拉夫堡大學環境生理學及人體工程學教授 George Havenith 表示,您穿的衣服越少,皮膚和空氣之間蒸發熱交換的機會就越多也越涼爽,但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是首要任務。
 
 
幫助身體降溫的新材料
NIKE 及 adidas 等品牌投資數百萬美元於智能布料,思考如何使身體保持涼爽,一款可達成關鍵平衡的材料:阻擋可見光(反射但不吸收陽光)但允許紅外線的通過(使熱能離開身體而不是滯留在衣服與皮膚之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將尼龍及聚酯纖維變薄(直徑約為 1 微米),並將其編織成 30 微米厚的紗線,即可幫助穿著者保持更舒適的溫度。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科學家則開發帶有塗層的合成纖維,根據外界條件改變自身結構的適應性紗線,根據溫度膨脹收縮,透過改變纖維之間的空隙,以控制熱能進出。
 
也有一些實驗專注於研究「相變材料」及「可變形纖維」。將相變材料嵌入紡織品中,在溫度升高時自固態轉變為液態,有效地吸收多餘熱能,並在溫度降低時重新固化,使穿著者在不同條件下皆能維持體溫。可變形纖維則會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改變形狀,炎熱時,透過彎曲增加空氣的流動,可將身體溫度降低約 2 攝氏度。
 
事實證明,選擇一套保持涼爽的服裝比單純的選擇白色 T 恤更加複雜。但是,合適的布料及款式可幫助您在炎熱的夏日降低體溫,同時節省您的空調費用。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