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發布日期 2025.06.28
2025 年 Intertextile 大灣區面輔料展圓滿落幕,展現華南時尚 產業活力與創新
撰文|香港商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紡織月刊編輯部 編輯
圖片|香港商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紡織月刊編輯部 編輯
 
匯聚創意能量與產業協同效應的年度盛會,大灣區國際紡織布料及輔料博覽會與 yarnexpo 大灣區國際紡織紗線博覽會,於今(2025)年 6 月 13 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區)圓滿落幕。本屆展會不僅彰顯華南地區作為全球時尚與紡織創新樞紐的強勁實力,更成為產業上下游交流、創新激盪的重要場域。今年展會特別推出兩大全新專區「Fashion Gallery」與「The Closet」,藉由主題展示區與同步舉辦的高峰論壇、技術研討及商貿活動,深入探討數位時尚解決方案、永續設計實踐與創新應用等產業前沿議題。
 
除豐富多元的產品陳列與趨勢展示,展會更與同期舉行的 PH Value 大灣區國際針織博覽會及大灣區國際女裝展覽會(BIRD Fashion Fair)聯動,成功吸引來自全球 64 個國家與地區、將近 4 萬人次的專業買家參觀,充分展現大灣區作為中國南部紡織時尚重鎮的國際吸引力與市場潛力。展會期間的熱絡交流,展現服裝產業正朝向更具永續性、創新性與前瞻性的未來邁進。Intertextile 大灣區展不僅是產品採購平臺,更是鏈結設計創意、技術突破與商業策略的整合場域,為全球時尚供應鏈注入新一輪發展動能。
 
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佘詩慧女士於展會閉幕時表示:「華南地區作為時尚設計與製造的重要樞紐,始終展現強勁發展動能,區域內更匯聚數千家橫跨多元領域的時尚品牌。在電商快速崛起與消費者需求轉變的雙重驅動下,市場正持續演化,而這些變化也在本屆展會中清晰呈現。現場不僅展出豐富多樣的布料採購選項,更融合數位化與人工智慧等創新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產業間的協作與創新。我們持續致力於打造高品質的商貿平臺,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高效的商業媒合機會,同時亦為業界專家提供交流前沿趨勢與洞見的專業舞臺。」
 
 
聚焦前沿數位科技與可持續時尚新潮流
本屆展會重磅推出兩大嶄新概念展示區,聚焦尖端數位解決方案與永續時尚趨勢,成為全場焦點。「Fashion Gallery」展示多元產品組合,涵蓋時尚女裝、休閒服、戶外與運動服、內衣以及特色布料等,滿足買家對創新與設計感的高度期待。此外,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AiDLab)與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等機構亦透過展示最新研發成果,生動展現紡織服裝產業在科技創新上的突破與實力。
 
作為「Fashion Gallery」的延伸空間,「The Closet」則為 Sustainable Fashion Apparel Association(SFAA)、Mint Studio 與香港毛皮業協會(HKFF)旗下的設計師與服裝製造商打造一個具獨特風格的展示平臺,匯聚一系列前沿環保材料,包含有機再生布料與環保染料。展區亦展出以科技驅動的創新解決方案,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如香雲紗、先進紡織材料、酵素洗(ENZYME WASH)牛仔布等,展現數位科技如何重塑材料應用與設計語彙。
 
然而,創新科技與數位智能解決方案成為本屆展會最受矚目的趨勢之一,廣泛展現在參展企業的展品與各項同期活動之中。「2025 國際紡織產業數字化應用趨勢論壇」即以服裝全流程數位轉型為核心,聚焦數位設計、生產自動化及供應鏈管理等關鍵議題,邀請來自深圳市智能製造產業促進會、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等領域的專家現場分享技術成果與應用趨勢,促進國際間的知識交流與商貿合作。
 
同場舉行的「2025 Intertextile Forum 紡織論壇(大灣區)」以「供應鏈重構:數智賦能、韌性破局」為主題,深入探討紡織業如何以數位化與智能化手段強化供應鏈韌性、應對當前經濟挑戰。論壇吸引眾多業內人士參與,無論是參展商、買家或講者,皆對論壇內容與展會整體反應給予高度評價,與會者亦獲得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刻見解。
 
來自法國、德國、香港、日本、韓國、義大利、新加坡、西班牙、瑞士、英國、美國及越南等地的約650家優質參展商,共同呈現全球最新服裝與布料潮流。其中,日本與韓國展團集中展示其在高品質布料領域的創新成果,吸引買家關注。中國大陸地區的常熟、福建、湖州、紹興、盛澤等主要紡織產業集群的參展企業,也帶來涵蓋各類應用場景的產品解決方案。此外,包括 adidas、ASOS、AX、Levi’s、lululemon、Sidefame、PUMA、6IXTY8IGHT、ZARA 等國際知名品牌皆派員參觀,積極尋求創新、環保與高品質產品。而來自新加坡時尚協會(Singapore Fashion Council)與越南紡織服裝協會(VITAS)的國際買家團也展開多場富有成效的商貿洽談,為展會再添合作契機與國際交流亮點。
 
 
展商反饋
來自義大利布料企業 Policarpo 的銷售經理李凌先生表示:「我認為華南地區,特別是深圳,擁有極具活力的時尚市場,尤以女裝領域表現最為亮眼。本屆 Intertextile 大灣區面輔料展對我們而言收穫豐碩,吸引來自不同背景的買家前來交流,其中以中國大陸內地客戶為主,也不乏來自歐洲的專業買家。與上屆相比,今年的觀展人潮明顯增長,此期間我們接待量大幅提升,繁忙之餘也感相當振奮。目前已計劃參加今年 9 月於上海舉辦的展會,相信那將是與品牌方和潛在客戶建立深度合作的絕佳契機。」
 
香港毛皮業協會會長孫景謙先生表示:「我們致力於在紡織品與服裝領域中以道德原則使用皮草,確保資源善用,並提供回收與再利用的可行方案。透過參與 Intertextile 大灣區面輔料展,我們得以向業界推廣現代皮草生產所融合的可持續性與道德理念。展會期間,我們的產品獲得買家高度關注,並成功促進在女裝與男裝領域的合作機會與人脈拓展。此次展會有效協助公司接觸到華南地區潛在客戶,並為皮草在創新設計與應用上的發展帶來全新契機。」
 
來自韓國 SK TEX Co Ltd 的總經理 Jay Hwang 先生表示:「今年的展會在創新性與品質方面均較去年有明顯提升,展臺吸引大量客戶造訪,尤其以深圳本地買家最為踴躍,顯示出中國大陸市場對高品質紡織品的強勁需求。我們認為,Intertextile 大灣區面輔料展在未來數年具備成長為更具影響力行業平臺的潛力。憑藉我們領先的加工技術,我相信公司產品將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迅速興起,我們亦關注其在紡織產業的應用前景,並視其為未來研發與投入的重點方向。」
 
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AiDLab)高級市場推廣主任高俊廷先生表示:「此次參展帶來多項聚焦服裝與紡織產業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作為專注於 AI 研究與應用的機構,目前已在服裝檢測與時尚設計領域開發出多款創新系統,透過導入人工智慧,有效提升傳統布料檢測與設計流程的效率與速度。展會期間,我們的技術獲得不少觀眾關注,也成功接觸到部分潛在合作夥伴,整體參展成果讓我們相當滿意。本次收到的諮詢多來自國內買家,其中包含布料生產商與服裝設計師,尤其對我們的 AI 設計解決方案表現出高度興趣。」
 
買家評價
來自新加坡慢時尚品牌 Jo Kilda 的創意總監 Jo Singh 女士表示:「這是我睽違近十年後再次參觀展會,整體觀展體驗非常不錯,展會品質相比以往有顯著提升。作為一家專注於高端女裝與可持續時尚的公司,尤其特別關注再生布料等永續材料的應用。本屆展會讓公司成功對接多家來自日本與韓國的優質供應商,尤其是在再生聚酯領域表現出色。未來我十分看好數位技術與社群媒體在品牌敘事上的創新潛力。目前,正積極為冬季系列尋找包括羊駝毛與羊絨在內的創新永續材料,並對展會行程充滿期待。」
 
來自韓國、現任杭州兜美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暨杭州韓國商會成員李德源先生表示:「很高興能第二次參加 Intertextile 大灣區面輔料展,親身感受深圳這座時尚之都所展現的創新活力。作為連結供應商與品牌買家的橋樑,此次主要為客戶尋找高品質圍巾用布料。本屆展會無論在參展商的品質或規模上,都較上屆有明顯提升,展品風格與材質更趨多元。目前已發掘多款來自中國大陸的優質產品,計劃推薦給客戶進行進一步洽談。深圳作為時尚產業的核心樞紐,實至名歸,匯聚眾多具潛力的創新品牌與供應商。」
 
研討會紀要
NAMI創新可持續紡織技術:生物合成纖維素與染料
該議題由香港奈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柯穎年先生主講,此次聚焦於兩大創新技術:生物合成纖維素(Biosynthetic Cellulose)與微生物合成染料。柯穎年博士表示,材料的 Scope 3 碳排放已成品牌企業減碳主戰場,因此自原料端著手進行技術革新已成為當務之急。NAMI 團隊透過基因改造大腸桿菌,結合生物催化酶與無毒原料,能快速生產具可定製性與高生物基含量的纖維素,不僅解決傳統製程中水與化學藥劑使用問題,也能製造結構性更佳、可回收的泡棉型材料,具應用於機能紡織品、包裝與隔熱材料的潛力。此外,其染料技術則以微生物發酵法替代植物與化工染料來源,5 天可完成色料生產、且染色可於發酵過程中直接完成,節水率達 64%、碳排降低 52%,並已達到歐洲市場對 Ok-Biobased 認證的要求。這些技術不僅強調環保與高效,也展現高度模組化與商品化的潛力,是未來替代石化材料的重要方向之一。
 
從「高污染」到「高含綠量」:紡織印染綠色轉型的科技密碼
該演講由溢維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周楠女士為主講,從產業瓶頸探討系統性梳理印染業如何透過科技手段邁向綠色轉型。講者指出,面對微塑料、廢水處理、化學品管理等環境議題,應以「設計端」、「生產端」與「回收端」三位一體的架構來落實改善。在材料選用上,建議優先採用單一材質、生物基或可降解纖維,以利後端拆解與回收;於生產流程中,應引進ZDHC(零排放)管理工具,如InCheck、ClearStream報告等,加強化學品追溯與風險控管;微塑料釋放則可自紗線結構、織造方式、染整工藝等源頭減量,並輔以過濾裝置捕捉。除此之外,演者還提到歐盟與美國皆推動「生產者責任延伸」(EPR)政策,未來產品在設計階段須考量可修復性、可拆解性與回收便利性,否則將面臨生態稅金與市場進入障礙。這些轉型壓力雖然嚴峻,卻也成為驅動創新與差異化設計的契機。
 
歐美市場綠色合規指南解析:OEKO-TEX 認證 × 亞馬遜 CPF × 法國退稅補貼
本場由德國海恩斯坦研究院牛斌先生主講,自 OEKO-TEX 系列認證切入,詳細解析歐美綠色法規的演變與出口實務。首先,OEKO-TEX Standard 100 作為全球最廣泛應用的產品有害物質檢測認證,其標準可涵蓋美國 CPSIA 兒童標準、瑞士法規、歐盟 REACH 要求等,是企業進入歐美市場的重要通行證。對電商平台而言,如亞馬遜 2020 年推動的 Climate Pledge Friendly(CPF)計畫,已將 OEKO-TEX Standard 100 與 Made in Green 標籤納入優先標準,成功申請者將獲平台推薦流量權限。該制度為供應鏈綠色合規提供明確指標,亦成為跨境電商的必備資質。而在法國市場,生產者若取得 OEKO-TEX、GRS 或相關可追溯標籤,並通過回收性與耐用性評估,可享有「生態調節費用(Eco-Modulation)」的補助或減免,等於從政策層面鼓勵產品升級與設計端改善。演講同時提及 2026 年歐盟將實施「數位產品護照(DPP)」制度,屆時所有進口至歐盟的紡織品需附帶 QR 碼,揭示完整供應鏈與環保資料,企業若未及早準備將面臨市場淘汰風險。
 
Intertextile 大灣區面輔料展是業界展示新興趨勢、創新商業模式和產業變革驅動力的重要平台。通過聚焦前沿趨勢和推動行業發展的整體解決方案,展會借助互動展示、專題研討會和主題論壇等形式,幫助行業人士探索及應用成功的創新模式與先進技術。大灣區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與大灣區國際紡織紗線博覽會、PH Value 大灣區國際針織博覽會和大灣區國際女裝展覽會(BIRD Fashion Fair)同期舉行。大灣區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由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法蘭克福展覽(深圳)有限公司、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及中國紡織信息中心聯合主辦。

其他展會:
2025 年 9 月 2 至 4 日,上海
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中國國際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