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發布日期 2021.12.31
回收廢邊區隔差異 仁美商標創造附加價值
轉載 | 國際貿易局「109年紡織品整合行銷與商機開發計畫」成果彙編
圖片來源 | 業者提供、Adobe Stock
 
以平織提花技術獨樹一格,從1元織標起家,到如今萬元限量鞋的供應商,仁美商標為臺灣最大的提花商標製造商、擁有超過35年提花商標、提花織帶、提花布料專業生產經驗,客戶遍及全球,且為歐美各大運動品牌指定之材料供應商,國際一線品牌如 Nike、adidas、Timberland、DKNY 等,皆與仁美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董事長特別助理林右剛表示,仁美1982年發跡於臺南,始終秉持著根留臺灣的精神進行創新研發。業務行銷經理林如恩進一步指出,仁美產品多樣,且能做到高度客製化,尤其是近年來利用獨步全臺的大型提花機,轉型設計生產提花面料供成衣設計師使用,成功於國際展會呈現來自臺灣紡織業的優質競爭能量,為仁美爭取到不少商機。
 
 
廢棄物變成再製品  增加產品完整性
由於近兩三年來,運動品牌最火紅的需求,就是透過將廢棄材料循環再利用製成的材料。但因為環保紗的後續加工製程技術門檻不高,多數廠商皆能使用環保紗生產,材料成本就成為業界主要的競爭關鍵,如果想要避免價格戰,產品就得做到差異化。「如何處理製造過程的廢棄物,就變得非常重要」。林右剛說:「雖然商標廠的廢棄物占比原本就不高,但比起將編織產品邊緣的廢棄物(廢邊)花錢送去回收,把這些廢邊變成再製品會更有價值」。於是仁美開始回收廢邊料,運用不同的方式再加工處理,例如,絞碎後再生成布料,創造特殊的織物,進行研發推廣,目前共有三個品牌開發中,計畫2021年初導入量產。
 
林如恩指出,除了廢邊料回收外,仁美也不斷積極研發各種廢料回收再利用的方式,或尋找不同的廢料處理方式,例如,與設計師合作,透過商品設計及不同加工製程,提升商品附加價值和產品完整性。仁美2020年特別以「循環再生跨界加乘紡織品仁美將廢邊回收,創造成特殊的提花織物及畫作整合行銷」為主題,參加國際貿易局「紡織品整合行銷與商機開發計畫」,希望能落實積極開發循環再生的紡織材料,並與臺灣優秀的各類設計師合作,在國際舞臺展現臺灣優秀的紡織實力及設計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行銷布局
仁美原先規劃於去年透過客戶拜訪、買家商洽採購會議,以及國際參展行銷等方式拓銷旗下重點產品,包括一片式提花鞋面布料、循環再生素材等,卻因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導致國際展覽紛紛停辦,拜訪客戶的計畫也因歐、美各地的入境限制而被迫取消。不巧的是,仁美在該計畫的主要拓銷產品,皆是高度客製化的創新產品。林如恩指出,這些產品都需要業務團隊跟品牌設計師及開發人員密切溝通,充分瞭解客戶需求後,才能跳脫框架思考,快狠準地提供不同方案,並有效率地設計出產品。

林右剛也指出,此次的創新產品與原有產品最大的差異,就是創造不一樣的產品體驗,所以要透過實體產品展現不同的觸覺及視覺感受,而在研發過程中最需要與品牌客戶溝通的部分就在於:由於原料是廢棄物,因此回收的織物產品必須是混色,而且無法對色與客製化,這也是一開始就必須讓品牌客戶、設計師與終端消費者瞭解的限制。
 
創新產品相對也會遇到很多未知的變數,像是提花布搭配特殊紗線的製程難度較高,不只是在開發過程會遇到各種問題,量產時也容易碰到突發狀況,因此需要在客戶與工廠生產人員之間居中協調,才能找出最佳方案。
 
積極做好體驗行銷  強化數位行銷
就算受到疫情影響,無法跟往年一樣藉由親訪客戶或參加展覽推廣創新產品,仁美的業務團隊仍然採取主動開發模式。林右剛表示,因為在去年初疫情尚未爆發時,就已經及時把目錄送給品牌業者,所以就算展覽取消而無法跟客戶面對面溝通,但依靠與品牌客戶過去長期合作基礎建立起的信任,讓仁美得以調整行銷策略,品牌客戶的開發人員與設計師即使在家上班,還是可以仔細研究仁美材料,發揮最大化的行銷效益。
 
林如恩指出,疫情期間雖然可以透過 e-mail 聯繫或寄送照片給客戶,但仁美的產品很難只靠視訊呈現,所以一定要藉由寄送實體樣品讓客戶體驗瞭解產品特色,因此,就算在其他物資搶物流、貨運班次變少,讓貨運價格至少貴了三倍的情況下,仁美仍然堅持提供客戶體驗行銷的機會。然而,除了運費成本提高的變數外,因為航空業飛航班次大幅減少,快遞空運時程也隨之延長,研發團隊因此必須縮短公司內的樣品開發時程,以精準完成客戶需求。林右剛表示:「公司團隊也因此瞭解到,必須要改變原本的作業模式。各工段的協調、機臺產線的調配、原物料採購的時程、都要環環相扣,才能順利讓客戶如期收到樣品。」
 
仁美也因此意識到,傳統的行銷模式一定要改變,要更主動、更努力維繫客戶關係。林如恩表示,該計畫原本就規劃要升級網路行銷,除了新增數位產品目錄進行展示外,也製作影片呈現形象及材料特色。林如恩說:「其實數位行銷本就是未來趨勢,而且還可以結合實體行銷。尤其對於新客戶開發最為有效,如何結合兩者的優點,變成更好的行銷模式,會是未來規劃的重點。」
 
在仁美全體同仁的努力下,去年上半年整體業績相較於2019年上半年仍微幅成長,林右剛認為,主要歸功於部分特殊材料的導入量產,但由於疫情在其他國家仍持續延燒中,相對也會影響品牌下單量,部分開發產品受終端市場停滯影響而遭取消訂單,去年下半年仍充滿不確定性,但期望訂單能穩定持平。
 
供應鏈重新洗牌  未來道路仔細思考
董事長林中舜指出,雖然仁美在20、30年前就已經到海外設立生產據點,但仁美在臺灣依然僱用90人,不只是要留住研發能量,而且盡量開發差異化產品,才能夠將客戶訂單留在臺灣。由於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紡織供應鏈已經發生變化,品牌業者加快分散供應鏈風險的腳步。事實上,許多品牌業者的成衣廠皆設在東南亞,為了縮短運期及運費,品牌業者2018年就紛紛開始與臺灣供應鏈商洽,臺灣的紡織供應鏈相當完整,但若要出口紡織原料至東南亞的成衣廠,貿易稅率的問題就一定要解決。
 
受疫情影響造成運輸業的不確定性,導致品牌客戶加速供應鏈在地化,也讓仁美思考臺灣紡織業未來的方向,如何讓臺灣紡織業的價值繼續延續下一個30年,是全體紡織業者必須思考的議題,也是經營者不能停下腳步的責任。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