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2025.06.17
全球經濟成長陷入遲滯,世銀警示發展中經濟體恐成「無成長區」
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估 2025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僅為 2.3%,較先前預期下修近 0.5 個百分點。報告指出,貿易緊張升溫及政策不確定性加劇,使全球經濟成長趨緩至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不含全面衰退期間)為最疲弱的水準。

全球經濟展望整體惡化,近七成國家下調成長預測,涵蓋各區域與不同收入層級。儘管尚無全球性衰退跡象,若此趨勢延續,2020 年代前七年將成為自 1960 年代以來成長最緩慢的時期。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暨發展經濟學高級副總裁 Indermit Gill 指出:「除亞洲以外,許多發展中地區正變成一個無發展的地帶。三十年來,這些經濟體的年均成長率逐步下滑,自 2000 年代的 6%,降至 2010 年代的 5%,進一步下探至 2020 年代不到 4%。這與全球貿易量的趨勢一致,自 2000 年代平均成長 5%,下降至目前的 3%。」

報告指出,約 60% 的發展中經濟體在 2025 年將面臨成長放緩,平均成長率為 3.8%,2026 與 2027 年為 3.9%,均低於 2010 年代的 4.9%。低收入國家則預計成長 5.3%,比年初預測下調 0.4 個百分點。

關稅上升與勞動市場緊縮導致通膨壓力持續,預估 2025 年全球通膨率為 2.9%,仍高於疫情前水準。成長疲弱將進一步影響發展中經濟體創造就業、消除貧困、並縮小與已開發國家的收入差距。預測顯示,2025 年人均收入成長率為 2.9%,遠低於 2000 年至 2019 年的年均 4%。

若中國大陸以外的發展中經濟體能維持每年 4% 的成長(為 2027 年預測值),則需耗時約 20 年,才能重返疫情前的經濟軌道。

不過,若全球主要經濟體能化解貿易緊張,整體成長可能回升。若目前的貿易壁壘能減半,2025 與 2026 年全球成長率將有望各自增加 0.2 個百分點。

世界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兼展望集團主任 M Ayhan Kose 表示:「新興與發展中市場曾受惠於貿易整合,卻在當前貿易爭端中首當其衝。最佳對策,是積極與新夥伴展開整合,提升韌性,推進穩定的發展與貿易路徑。」

面對貿易障礙增加,報告建議發展中經濟體應尋求貿易多元化,透過自由化與區域協定,建立更具戰略性的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在財政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策制定者應聚焦於提升稅收動員能力、將公共支出優先導向弱勢群體,並強化財政制度。

最後,提升經濟潛能需仰賴改善營商環境及提升人力資本。包括讓勞工具備所需技能,促進與企業間的有效媒合,進而推動生產性就業。同時,全球合作依舊是協助最脆弱發展中經濟體的關鍵,包括提供多邊支援、優惠融資與戰亂國家的人道協助。■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