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2025.05.29
美法院駁回川普全球關稅命令 認定違憲超權
美國聯邦法院近日裁定,美國總統川普針對全球多國徵收全面關稅的舉措,違反美國憲法授予國會的貿易監管權限,對川普主打的經濟民族主義政策構成重大打擊。位於紐約曼哈頓的國際貿易法院認為,川普所依據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並未賦予總統對大多數國家單方面徵收關稅的法律依據。法院明確指出,國會才是對外貿易政策的主導者,總統不得藉由宣稱緊急狀況繞過國會行使加稅權力。

儘管裁決一出白宮即提起上訴,法院仍要求川普政府在 10 天內完成停止執行關稅措施的行政程序。部分針對中國大陸、墨西哥及加拿大的新增稅負亦遭法院擋下,這些措施原本是川普為打擊毒品走私與非法移民所採取的回應手段。白宮發言人批評裁決是司法干預行政權力,強調川普「美國優先」的執政理念不容挑戰。但多州檢察長及中小企業組織對裁決表示支持,認為該政策形同對工薪家庭和企業課徵鉅額稅負,及恐導致物價上漲與就業減少。

此次訴訟是由自由司法中心代表五家受關稅影響的小企業提出,亦為首度對川普「解放日關稅」進行系統性法律挑戰。法院三位法官一致認定,針對全球設下懲罰性關稅的政策「超出法律授權範圍」,並未直接回應所宣稱的威脅。消息一出,金融市場迅速反應。美股期貨走高,亞洲主要股市也上揚;避險貨幣如日圓和瑞郎下跌,市場氣氛顯得略為寬鬆。有分析指出,法院裁決為動盪不安的國際貿易情勢注入一劑穩定劑,也展現出美國憲政體制對行政權過度擴張的有效制衡。

儘管目前仍需經上訴程序,若未來各級法院維持本次裁定,企業有望追回已繳納的稅金與利息。然而,部分如鋼鐵、鋁等品項之關稅不受此次裁決影響,因其適用法律不同。回顧事件始末,自 2024 年 4 月 2 日川普宣布針對多國實施 10% 起跳的進口關稅以來,全球市場陷入劇烈震盪,並引爆美中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雙方一度互徵超過 100% 的懲罰性關稅,後在協議下暫時降溫,美中關稅分別調降至 30% 與 10%。英美亦宣布降低雙邊關稅以舒緩局勢。

然而,川普近期又威脅對歐盟產品徵收 50% 關稅,儘管後續他同意延長與歐盟的貿易談判時限。市場分析普遍認為,未來貿易政策仍將面臨不確定性,而司法判決是否能真正限制總統貿易權力,將成重要觀察指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