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2025.09.30
時尚清潔熱能缺口擴大,品牌透明度持續下滑
非營利組織「時尚革命」(Fashion Revolution)發布的第二版《時尚燃料是什麼?》(What Fashion Fuels,WFF)報告,聚焦於製造過程中的「潔淨熱能」,即以可再生、非化石能源取代傳統熱能。報告指出,清潔熱能是減少時尚產業供應鏈碳排放的「最大槓桿」,但大型時尚品牌整體透明度不升反降,凸顯產業在脫碳轉型上的遲滯。
品牌整體得分下滑,透明度問題嚴峻
報告以全球年營收逾 10 億美元的 200 家時尚公司為對象,涵蓋超過 70 項指標,包括問責制、能源採購、脫碳進程、融資、治理與工人保障等。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評估的為「透明度」,而非實際的道德或永續績效。
今(2025)年整體平均得分僅 14%,較去年的 18% 再度下滑。去年最高得分品牌約為 75%,今年則降至 71%。零分品牌數量也從 32 家增至 39 家,反映多數企業仍缺乏可信的脫碳路徑圖。
清潔熱能準備不足
報告顯示,不到五分之一(18%)的品牌揭露涵蓋紡織加工的煤炭淘汰目標,且無一品牌涉及外購蒸汽,顯示供應鏈高度依賴煤炭。僅 10% 的品牌提出供應鏈再生電力目標,更廣泛的可再生能源承諾則僅 6%。此外,雖然市場已有熱泵與電鍋爐等成熟技術,但僅有 7% 的品牌披露相關高溫製程電氣化措施。
牛津大學能源與氣候政策教授簡•羅斯諾(Jan Rosenow)強調,紡織業多數製程熱需求低於 250°C,具備完全脫離化石燃料的潛力,但企業必須提出明確承諾與策略。
可追溯性與問責制缺陷
在供應鏈可追溯性方面,45%(90 家)品牌得分為零,其中近六成為上市公司,顯示投資者在氣候風險評估上缺乏基礎資訊。雖然 60% 品牌揭露自營運能源採購,但真正涵蓋供應鏈的僅 11%,多數仍依賴可再生能源信用額度(REC)以掩蓋實際的化石燃料使用。
融資不足,工人保障缺位
僅 2% 品牌支持供應商的營運成本,另有 2% 投入供應鏈適應性,6% 投資於再生能源或能源效率。另一方面,200 家品牌中無一揭露工廠層級的溫濕度數據,顯示工人健康風險未受重視。
「清潔熱能,涼爽工作」倡議呼籲以工業熱泵等電力解決方案取代燃煤與燃氣鍋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改善工人工作環境。
品牌排名變動
2025 年得分最高的品牌為 H&M(71%,較去年 61% 上升),其次為 Oniverse(Calzedonia、Intimissimi、Tezenis 母公司,63%)。相較之下,去年領先的 PUMA(75%)與 Gucci(74%)分別大幅下滑至 51% 與 47%。
零分品牌則包括 Aeropostale、Billabong、Bosideng、Deichmann、Forever21、Max Mara、Nine West、Reebok 等。
報告建議與相關角色
報告強調,乾淨的熱能是時尚產業減碳的直接途徑,同時可降低工廠高溫風險與空氣污染。未來四大關鍵相關角色必須共同推動:
● 品牌與零售商:落實供應鏈電氣化,資助供應商轉型,實施 WBGT 監測並保障工人薪資與權益。
● 投資者與股東:將清潔熱能納入轉型指標,並降低供應商投資風險。
● 消費者與公民:控制消費,關注政策並要求品牌負責。
● 媒體、學界與民間社會:提供獨立證據、放大工人聲音並持續監督。
時尚革命總結指出,產業正處於轉折點。若品牌持續以會計操作掩飾行動,將失去在後化石燃料時代的公信力;反之,若能投資供應商電氣化、保障工人並實現潔淨能源,時尚有機會自環境負擔者轉型為永續的引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