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2025.08.12
歐盟加速再生塑膠應用 包裝材料邁向永續仍挑戰重重
隨著全球減碳與永續政策推進,包裝材料正面臨轉型壓力。歐盟近年積極透過立法提高回收塑膠含量比例,期望降低對石化資源的依賴並推動迴圈經濟。此舉不僅影響歐洲市場,也為全球供應鏈帶來新挑戰與機會。
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計算機與工程學院高階設計工程師兼研究員 Amrik Singh 表示,在飲料瓶與瓶蓋中使用再生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與 HDPE(高密度聚乙烯)塑膠,有助於減少原生塑膠使用並降低碳足跡,但落實過程中仍有多項挑戰需克服。
根據歐盟《一次性塑料製品指令》及《包裝和廢物條例》修訂,歐盟已對飲料包裝設定回收塑膠含量目標:2025 年達 25%,2030 年提升至 30%,並恐在 2030 年後提高至 65%。此舉旨在降低石化資源使用、減少碳排放,並推動經濟循環。
塑膠在包裝材料中長期佔優勢,主要因輕量、耐用、運輸成本低,且 PET 與 HDPE 具良好可回收性,可減少原生材料依賴並降低環境衝擊。與玻璃、金屬相比,塑膠在大規模生產中依然具有成本競爭力。
然而,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2019)數據,全球塑膠垃圾中僅 9% 被有效回收再利用,50% 進入掩埋場,其餘則焚燒或傾倒。低回收率導致再生塑膠供應不足,限制飲料產業的穩定生產。再生塑膠也存在物性下降的問題,回收次數越多,強度與耐用性越差,影響產品品質。
監管的不確定性也是問題之一。英國與歐盟法規更新頻繁,企業須投入額外成本以符合最新標準。此外,回收塑膠品質取決於收集與分類流程,若來源混雜或處理不當,恐殘留化學物質或微生物,增加食品安全風險,包括微塑膠與有害化學物質滲入飲料中。
在經濟方面,再生塑膠雖可降低原生塑膠需求,但在回收、清洗、分類與改性等加工流程中,常需投入更多能源與資金,使其成本高於生產原生塑膠,削弱企業採用意願。
Singh 認為,要推動再生塑膠在飲料包裝中的應用,必須:
1. 加強回收基礎設施,提升收集與分類效率。
2. 發展閉環回收模式,讓瓶子回收後仍可製成同類產品。
3. 建立透明可追溯系統,確保來源與品質穩定。
4. 結合法規與經濟誘因,推動產業投入。
並強調,唯有在技術、監管與市場需求間取得平衡,並投入長期基礎建設,才能讓再生塑膠真正成為飲料產業的永續解決方案,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