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2025.07.02
邁向 2030:紡織交易所聚焦源頭改變與公平責任
紡織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近日公布最新五年策略,預告該組織將從「建立共識」的角色,進一步轉向「強化集體問責」,以因應時尚產業在永續轉型過程中行動與目標落差持續擴大的問題。

這份精簡而明確的策略文件揭示一個核心觀點:儘管過去二十年產業內部已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與成長,如今全球已超過 9 萬家取得認證的工廠,但距離真正達成基於科學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仍有顯著落差。以該組織為例,其自身設定的目標「2030 年前將纖維與材料生產相關排放削減 45%」,目前仍遠未達標。

執行長克萊爾·博格坎普(Claire Bergkamp)表示,唯有自供應鏈的源頭,即原材料端著手,方真正啟動系統變革。並指出,時尚品牌若欲在氣候行動上取得實質進展,需開始對生產材料的群體進行實際投資,而非僅止於行銷宣言或標語。

此次策略評估由博格坎普主導,渠曾任職 Stella McCartney 與 Global Fashion Agenda,於 2023 年接掌該組織後,著手進行重整與聚焦,將資源與重心投注於過往經常被忽略的生產者與農民身上,亦即供應鏈最基礎的「第 4 級市場」,指的是最上游的原料生產者,如農民與牧場經營者。

新策略聚焦三大核心方向:產業參與、可衡量的自然與氣候成果、以及標準體系轉型。其中,「材料至上」(Material First)是該計畫中的關鍵轉折,意圖簡化過度碎片化的認證標準,轉而朝向更具一致性、以成果為導向的框架,協助品牌從結果出發,而非僅履行表面清單。
 
這項轉變恰逢時尚產業面臨多重挑戰,包括美國針對 ESG 的政策反撲、歐盟即將施行的永續規範,以及國際政經局勢動盪。此情況下,品牌承受著展現實質永續作為的壓力,而生產端則持續受到資源與資金限制的壓迫。博格坎普呼籲,產業必須改變採購與財務結構,讓資金真正流向原料生產端,建立共擔風險的合作關係,而非將成本轉嫁予生產者。
 
為支持這些改變,可持續紡織促進會也強化其數據基礎與報告機制,投入更多科學化工具與具透明性的指標,提升影響評估的可追溯性與可比性。
 
儘管挑戰重重,該組織清楚表達,轉型關鍵在於落實執行,而非停留在承諾與試點階段。並鼓勵業界推動協同投資、風險共擔與上下游合作,朝真正有影響力的系統性改變邁進。博格坎普強調:「轉型沒有萬靈丹,但相信,只要全產業團結一心、將焦點放在材料來源與生產者福祉,就能創造一條更具包容性與永續性的成長之路。」
 
這份策略不僅為可持續紡織促進會揭開新篇章,更象徵整個時尚產業邁向永續實踐的成熟階段。當 2030 年逐步逼近,品牌、供應商與認證機構將被迫放下舊有套路,轉向一條更務實、共融與長遠的未來。■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