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2025.04.24
中國大陸製造業策略轉向,內需拉動下的時尚供應鏈再平衡
面對美國接連祭出的高額關稅政策,中國大陸正進行一場深刻的經濟策略調整,試圖藉由擴大內需,降低對出口導向的依賴,進而重塑其主導製造業的成長模式。這場變局,不僅對中國大陸當地產業帶來重大衝擊,更深遠影響全球時尚供應鏈的走向。
根據《彭博社》報導,中國大陸商業聯合會與七個行業協會日前聯合發布聲明,直指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造成的挑戰日益嚴峻。聲明指出:「擴大內需、促進國內外貿易融合,以及引導出口轉內銷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此舉凸顯中國大陸政府亟欲在外部市場風險升高之際,強化內部市場穩定性的政策導向。
拜登政府延續川普時代的貿易保護主義,除恢復對中國大陸商品的高額徵稅外,更取消電商平台長期享有的 800 美元免稅進口優惠。這對 Shein 與 Temu 等依賴跨境銷售的超快時尚平台構成雙重打擊。據《美聯社》消息,這兩大平台已確認將針對美國市場提高售價,以因應最高達 145% 的新關稅成本壓力。
面對出口受限,包括京東、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大陸科技巨頭正積極推出輔導措施,協助出口導向的品牌轉型內銷市場。其中,京東宣布未來一年將向國內出口商採購價值達 2,000 億元人民幣(約 274 億美元)的商品,作為推動內循環經濟的重要一環。
這一系列行動背後,顯示中國大陸正進行一場由政府主導的經濟再平衡運動。這不只是短期應對外部衝擊的權宜之計,更可能催生出全新內需導向的成長模式。尤其對時尚供應鏈而言,未來中國大陸製造商可能將更多資源轉向服務本地消費市場,供應端的布局與價格結構也將隨之調整。
對國際品牌而言,這場轉型意味著雙重挑戰:一方面需應對持續升高的中國大陸出口價格,另一方面還需面對中國大陸當地品牌競爭力的顯著增強。在中國大陸重構其貿易重心的當下,全球時尚產業的採購策略與供應鏈管理模式,也將勢必跟著改寫。■